孔雀珠玉(三)
看到孔雀的留言我很意外,网络这东西真的是很有意思,本来毫不相干的两个节点竟可以因此而有联系。或许在生活中大家属于完全不同的圈子,但在按键屏幕输入输出的世界里却可以给彼此以感动。我相信,网络所谓虚拟的世界只是卸去伪装后的现实,它甚至比现实更真。只是因为谁都无法躲开真实世界的俗定陈规,甚至不得不把自已藏在各色伪装的壳子里…… 所以,很多人辗转在两个世界之间,寻找出口,释放自己。有网友说我们信仰互联网,如此说来也不无道理。
我做了个和孔雀相同的动作——搜索她的名字。原来,在我接触她的文字之前孔雀珠玉早已是网络上一个有着不小名气的ID。我用两天的时间阅读她早前的文章,那些干净、真切、总带有丝丝伤感的文字也陪我度过与往不同的两天。还证实了一点,原来铜川真是孙少平当年打工的地方!
不可否认,我喜欢看孔雀这样的文字。不知道为什么,总是喜欢带有些许伤感味道的东西,就像我喜欢听《song from a secret garden》、《nocturne》之类的音乐。看孔雀记录的弥留系列时从她的博客中听到《再见,二十世纪》,之后便一发不可收拾,上班得闲就听,晚上带上耳机关了显示器在黑暗中一遍又一遍的听。五一前,朋友推荐一曲《琵琶语》,而此刻在我敲打这些文字的时候,在一遍遍听着的也正是这曲琵琶语。似乎只有这些带着淡淡忧伤的音乐和文字才能触动自己内心,才能柔软心里的木然和刚硬。
常有这样的经历,心有感动,想写点什么,之后却往往不了了之,事后想来一是因为懒惰,再者就是很多事情或是感觉时过境迁回头再看好像又不是那么回事了。孔雀笔下的人物和城市真实、生动、富于感情,我在想,写出这样的文字需要的应该不仅仅是才情和耐性吧,恐怕更需要一颗敏感细腻而又经得住寂寞的心!
在网上找到几篇她早前的文字,都是05年~06年以前的,散落在各处。个人习惯,我先是贴在记事本里阅读,后来感觉值得收藏就存放在Google Docs里,还方便共享好推荐给朋友看,都整理在下面了:
抚平我的城市地图
在一米阳光里柔软——丽江日记
面 孔——我的女朋友们
我的海南
PS.: 发现城市地图系列在孔雀的新浪博客里面有,不过,Google Docs干净清爽的界面似乎更适合阅读这些文字。:)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